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消费市场之一。你不需要看很远就能看到它的迹象。在中国的城市里,人行道上、出租车上、等电梯上、电梯里,甚至在地铁的洞穴墙壁上,你都会被广告发光的屏幕轰炸。广告牌、杂志、报纸、电视……广告无处不在。

上海消费者受到的广告影响是英国消费者的三倍。中国的广告仍在增长:14.5%去年花在广告上的钱更多美国的增长速度几乎是中国经济的两倍,而与此同时,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却在下降。

在中国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充满活力的市场,如果你想从杂乱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是必不可少的。

品牌在中国很重要

消费主义对中国来说相对较新,许多品牌还没有像在西方那样与消费者建立起根深蒂固的关系。关于中国消费者,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事实是,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不如西方国家的消费者。麦肯锡的研究发现,这只是46%的中国消费者忠诚于一个品牌,而美国消费者的这一比例为71%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必在中国投资打造自己的品牌。

是的,中国消费者是滥交的,但品牌对他们来说仍然非常重要。如果品牌在他们的意识范围内,他们更有可能被考虑。所以,尽管他们可能不忠于一个品牌,但他们对一组品牌是“忠诚的”。

在中国,腐败和无数的产品丑闻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对许多产品的可信度产生了质疑,并在安全和质量方面转向知名品牌。2011年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发现,70%的中国消费者引用品牌是提高消费的一个理由在一系列被调查的类别中,比世界上任何其他主要市场都要高。

尽管每个成功的西方品牌在中国的成功之路都会有所不同,但这里有三条建议,任何在中国建立品牌的人都应该考虑。

1.以你的异域风情为基础

建立一个品牌就是讲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一部分就是你来自哪里。好消息是:西方品牌在中国更受信任。由于西方国家通常有更高的标准和法规,这些标准和法规更容易被遵守,中国消费者通常比当地的同类产品更信任我们品牌的质量和保证。

以奢侈品为例:86%的中国消费者拒绝购买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与2011年相比,约61%的中国消费者对本土食品的信心有所下降28%的人希望用进口取代国内采购益普索研究公司(Ipsos research)表示。

你国家的品牌对中国人如何看待你的品牌有很大的影响。美国被视为现代和创新的国家,拥有苹果和谷歌等品牌。新西兰干净、纯净。西欧与奢侈品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国,用化妆品;波尔多和勃艮第,有好酒。

除了日本公司(因为政治和历史问题——侵略和领土争端),大多数外国品牌都有优势。

2.在保持外国的同时,根据中国人的口味定制你的品牌和产品

在保持你的外国特色的同时,你可能需要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定制你的产品。这不仅仅是标签上的几个汉字。

大多数在中国赢得广泛青睐的品牌都让自己的产品更能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肯德基和星巴克的菜单与美国的完全不同。宝洁公司已经推出了绿茶牙膏和皮肤美白霜。

中国人对食物的偏好往往与西方人截然不同。他们的体型、生活方式、休闲活动……所有不同。他们认为酷/可爱的东西往往与西方文化的敏感性不一致。

在没有与中国消费者进行测试之前,不要在品牌或产品上投入太多。

3.确保数字化是你品牌战略的一部分

虽然你的预算可能会决定你在中国建立品牌的渠道,但要确保数字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分享意见的透明度和便利性社交媒体95%的平均值如果中国人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品牌,他们会更信任这个品牌。由于电视、广播和印刷都由国家控制,中国消费者更有可能相信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东西。

约56%的微博用户至少关注一个企业账号微博用户平均关注4家企业。此外,50%的中国网民认为微博是向企业投诉的一种方式,55%的人参加过微博微博上关于外国品牌的讨论。它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工具,也是一个促销渠道。好的东西在微博上传播得很快,所以如果你的企业有一个很好的报价,一个新的做事方式,一个创造性的冒险,一个视频或一些让人感觉良好的东西,被转发和评论10000次并不罕见。

网站和社交媒体同样重要。中国人平均每天上网2.7小时,仅次于日本,是世界上上网时间最长的国家。约38%的中国消费者经常光顾通过网站提高品牌知名度近48%的人认为网站影响了他们的购买意愿,比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传统媒体高出50%。

确保你的网站翻译正确,用中文进行可用性测试,并针对中文搜索引擎(如百度)进行优化。

向前走,在中国赢

在中国建立你的品牌没有灵丹妙药,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时间、金钱和智慧的投入,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中国消费者想要考虑你,他们首先需要了解你。确保他们知道你是外国人,即使你吸引他们的中国人。使用社交媒体和你的网站;它们是你拥有的一些最好的工具。

注册免费阅读全文。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以继续阅读…

你喜欢这篇文章吗?
你知道谁也会喜欢吗?与你的朋友分享,免费的,无需注册!只要分享这个链接,他们就会立即访问…
  • 复制链接

  • 电子邮件

  • 推特

  • 脸谱网

  • Pinterest

  • Linkedin


作者简介

马克·坦纳的形象

马克·坦纳中国瘦该服务帮助西方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消费者。自1998年以来,他一直从事市场营销工作,足迹遍及北美、欧洲、澳大拉西亚,最近则是中国,其间曾在非洲划过尼罗河。